為什麼我認為這次 TikTok 難逃一劫#
前情提要#
・在特朗普政府試圖封禁 TikTok 失敗後,美國再次嘗試通過立法推動 TikTok 從字節跳動中剝離,即 “出售或禁用” 法案。TikTok 已向美國司法體系的最後一道防線 —— 聯邦巡回法院尋求幫助。
・然而,聯邦巡回法院近期裁定維持剝離法案。一時間輿論紛紛:有人認為 TikTok 難逃一劫,也有人認為最終會像 2020 年那樣,通過上訴拖延多年甚至推翻禁令。
矛盾核心#
從三個角度可以解析 TikTok 問題:
- 中國的立場
根據中國《網絡安全法》和相關法規,中國企業必須配合政府提供信息。此外,中國政府明確要求算法等核心技術的出口需經審批,這為 TikTok 剝離設置了制度性障礙。
- 美國的擔憂
美國認為 TikTok 可能威脅國家安全。儘管目前並無明確證據,但潛在風險包括:
・中國政府可能通過字節跳動獲取美國用戶數據。
・TikTok 強大的推薦算法及其影響力可能被用作輿論工具。例如,TikTok 曾號召用戶聯繫議員反對相關法案,這種行為被部分人視為干涉民主程序。
- TikTok 與字節跳動的關係
TikTok 雖然註冊為美國公司,但技術、核心算法和後端支持幾乎完全依賴字節跳動。算法是 TikTok 的核心資產,中國政府不太可能允許其出售。此外,TikTok 的全球運作模式也高度依賴字節跳動的資源,包括國內的廉價勞動力和各種補貼政策。
我的分析#
我認為結果可能在以下四種情境中展開:
- 完全剝離:TikTok 被整體出售,與字節跳動徹底脫離關係。
可能性極低。中國政府已明確反對算法出售,這涉及核心技術安全,幾乎無回旋餘地。
- 拒絕剝離並被封禁:TikTok 被迫退出美國市場。
有一定可能性,但並不符合各方利益:
• 美國政府:封禁 TikTok 可能引發公眾反感,並讓 Meta 或谷歌等巨頭瓜分市場,進一步加劇壟斷問題。同時,美國的投資者權益也難以保障。
• 中國政府:封禁對中國並無實際好處,更多是象徵性施壓。
• 字節跳動:若失去美國市場,將承受巨大財務損失,尤其是此前對 TikTok 的長期投資。
- 部分剝離(不包括算法):出售算法之外的部分資產給美國公司。
這是目前最符合各方利益的選項:
• 美國政府:無需封禁 TikTok,同時能夠減輕安全隱患。
• 中國政府:避免核心算法流失。
• 字節跳動:通過出售回籠資金,部分緩解損失。
購買方可能是已經具備推薦算法能力的巨頭,如微軟;或是有電商佈局需求的投資者,如沃爾瑪。
- 法案被最高法院駁回:TikTok 獲得法律保護。
這一結果的可能性較低。本案與 2020 年的情況不同,此次剝離法案由國會推動,且拜登總統簽署通過,賦予其更大的合法性。
為什麼法案被駁回的可能性低?#
- TikTok 與字節跳動的關係過於緊密
多次聽證會表明,TikTok 始終無法提供令人信服的方案來斷絕與字節跳動的聯繫。其數據存儲在美國,但技術運營和算法依賴中國的字節跳動團隊,這種結構很難令美國議員滿意。雖然數據在美國,但是不代表中國或者美國的字節跳動員工就沒有權限訪問數據。
- 最高法院的壓力
・2020 年封禁 TikTok 是特朗普的總統令,當時最高法院可以質疑行政判斷。但此次剝離法案經過議會審議和總統簽署,合法性更強,最高法院的駁回壓力顯著增加。
・聯邦巡回法院已明確裁定,TikTok 問題本質在於國家安全,而非言論自由,而且司法應盡量避免干預。最高法院若干預,意味著質疑行政、立法和情報部門的判斷,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 TikTok 的態度不合作
・TikTok 並未表現出任何整改或妥協的意願,反而繼續擴張其技術團隊。
・其算法模型曾被帶到美國訓練,已經違反了中國的相關規定,這種 “双面難題” 讓雙方都無法退讓。
特朗普干預可能性#
- 特朗普的話並不靠譜,比如和消毒液,讓留學生畢業就拿綠卡,都是不太現實的
- 特朗普任命的國務卿盧比奧就是帶頭封殺 TikTok 的議員
- 特朗普說了不希望封殺,沒說不希望出售,出售的話也滿足投資人的利益
總結#
- 最高法院駁回法案的可能性極低,甚至可能直接拒絕受理。
- TikTok 與字節跳動的關係過於緊密,美國或中國單方面讓步的可能性都很低。
- 完全封禁 TikTok 對各方來說並非最佳選擇,部分剝離(不含算法)是最可行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