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Failnaught Liu

Failnaught Liu

New to xlog
github

Omnivore停服感想

Omnivore 停服感想#

一直在使用的开源免费稍后读 app - Omnivore 昨天突然宣布被 ElevenLabs 收购并且当前的免费服务器将停机,用户需要导出自己的数据否则将被永久删除。说实话当初在选择软件的时候就考虑过相关的问题,我本来觉得开源 app 会相对可靠一些,至少真的开发者跑路了我还可以继续自己部署使用开源的版本,而且开发者当初确实干劲十足给人可靠的错觉,但是最终还是错付了,他们选择和 Typora、Notability、Goodnotes 类似的操作狠狠地被刺了用户,甚至更为恶劣,因为这次甚至不是免费转收费而是直接关停,而开源版本也远没有当前服务器版本那么完整的功能可以用。

Omnivore 与停服事件#

  • Omnivore 是一款开源免费的稍后读 app,用户可以在浏览器、手机、平板剪藏网页文章、pdf 等并在 app 内查看,app 也提供了高亮、笔记、导出等非常实用的功能,收获了一致好评
  • Omnivore 一开始说他们没有盈利模式,后续可能会推出一些收费的功能,而且一直在积极更新,前不久还推出了 youtube 剪藏、notion 同步测试功能、UI 更新,一点也不像要跑路的样子,说实话还挺突然的
  • 我选择 Omnivore 的原因:用户口碑好、支持开源、免费、和笔记 app 整合良好

开源以及免费软件的问题#

  • 一直以来我都是免费 app 的狂热粉丝,从以前的盗版软件到后来各种各样的免费 app。有时候也不是说真的买不起,但是白嫖真的很快乐,而且也可以支持我尝试更多好玩的 app,毕竟每个都买成本还是挺高的
  • 我也确实担心过开发者跑路、开发者突然提高订阅价格这些问题,所以我本来觉得免费开源是一个不错的选项,不过现在我觉得免费可能才是最贵的,如果有条件或者 app 确实能够提供足够的价值还是直接订阅比较好

究竟什么才是可靠的工作流#

  • 最好的情况是开发者一直可以坚持下去,不过这在当前环境是很难的,很多 app 都是前期用爱发电、拿了一笔融资就野心勃勃的开始吸引用户,等用户真的多起来了又不能覆盖成本,最终只能跑路。想要避免这类情况,要么就是开发者能有稳定的收入覆盖自己的成本;要么免费个人用户收费企业用户;要么就是大厂背书,依靠广告或者大厂其他服务挣钱
  • 一直都有说法 “免费的才是最贵的”,如果真的重度依赖免费服务结果 app 跑路,那么用户付出的时间、精力成本可能远远大于 app 收取的费用,这也就是为什么像 readwise 这样如此昂贵的软件依然在 youtuber 中备受好评的原因吧。我看到 discord 里很多用户在抱怨 omnivore 跑路不厚道,但是我心想,如果不是贪图免费,omnivore 真的有任何比 readwise 更好的地方吗?我个人来说我只是觉得 omnivore 跑的有点突然,我确实认为他们一直免费下去是很难维持的。
  • 不过我依然打算坚持使用免费的 obsidian,因为我认为它运营成本足够低,同步和发布服务也可以帮助他们回本,同时数据都是 markdown 存在本地,如果未来真的跑路可以继续用当前版本而且也可以比较容易地导出到其他 app 中。然而我也在思考,现在越来越多软件打着 notion 数据在云端不安全的说法打造竞品,notion 现在运营模式稳定,notion 云服务真的不比这些新 app 更 reliable 吗?

数据迁移、类似软件#

  • 目前打算用 infoflow 这个软件导入之前 omnivore 还没来得及看的文章存着
  • 然后新的稍后读可能会选择新枝这款 app,目前还在内测,内测期间所有功能免费,希望后面可以提供便宜的订阅服务吧。现在 app 的订阅 newsletter 也有点问题,ipad 应用不能横屏,不过瑕不掩瑜吧,还可以直接收藏公众号文章,这是 omnivore 之前的一大痛点
  • readwise 很好,但也很贵,我喜欢剪藏 app 但是我还不认为它能给我带来每年 100 多美金的价值

结论#

  • 合理看待此次的跑路事件,我相信这不会是类似事件最后一次发生,我们不能期待着开发者一直用爱发电,不现实。如果真的可以靠某个 app 提效或者挣钱,那就花钱订阅,开发者有稳定的盈利模式,用户才能放心大胆的用
  • 如果真的要用免费 app,一定要做好它第二天就跑路你的工作流也不会受到致命打击的准备才行。要么当前版本已经足够好,并且数据在本地,功能不依赖服务器;要么你完全了解它的技术栈,开发者跑路后你真的可以继续自己维护。如果做不到的话真的不建议重度依赖免费 app,甚至是一些买断 app。
加载中...
此文章数据所有权由区块链加密技术和智能合约保障仅归创作者所有。